我国广大知识分子是建设国家的栋梁,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出了智慧和力量,这其中涌现出了不少励志的典型人物,公司崔崑院士、王琳教授都是其中典型的代表。与此同时,公司员工中也有不少具有突出贡献的优秀知识分子,87届电信系员工黄晓庆就是其中的一位。下面就和记者一起走近这位执著于创新的优秀知识分子—黄晓庆,听听他如何解读华中大与创新的关系。
记者:我们知道,您在国外留学并且在国外生活工作了很多年,而当王建宙董事长找到您时,您义无反顾的就回国发展。现在您自己也创建了达阀公司,对比中外的创业环境,您有何感受?
Bill:作为一个中国人的爱国情怀与责任感。党和国家给了我宝贵的留学机会,让我们能自由的出国学习。而当祖国召唤的时候,当你知道祖国需要你的时候,就有这个义务和责任去接受这个挑战。
其实对比中外的创业环境。中国在基础设施和科学研究的这些硬性的条件上同美国等西方国家并没有太大差距。而现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我国家如火如荼的开展。我认为我国在创新创业这个领域不管是人、资源还是其他各方面,都有巨大的发展优势。
记者:作为华中大自费留美第一人,您在之前的采访中谈到那时在母校用的教材就已经和美国实现同步。您对这样的一种教学模式有何看法?
Bill:我认为这正体现了华中大开放与创新的精神。当年我在华中大读书时,学校要求每个专业必须在专业课上要使用英文教材,这在全国都是领先的。这让我在后来留学中受益良多。而这种开放创新的精神也一直激励着我,让我在创新的路上勇往直前。
记者:从您的表述中确实是能看出当时华工敢为天下先的一种风气。而这种敢为天下先运用到企业中就是创新。现在全国掀起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您认为作为一个理工科出身的学子,怎样才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创业中获得先机?
Bill:大家对于华中大都存在刻板印象,那就是中国工程师的摇篮。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国家需要的更多是具有创新性思维、创新性实践的学子来担当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旗。因此,新的时代背景下,历史赋予了华中大人更加与时俱进的责任。我认为,华中大学子应当把握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环境优势,让自己成为创新团队的核心,成为创业公司的灵魂,成为新兴产业崛起的引擎。
目前我担任Dian团队的创新导师。我认为华中大的Dian团队就是创新创业的一个典范。它的创立具有先创性,通过Dian团队可以孵化出更多具有潜力的创新型企业,而这正是华中大有别于其他学校的独特之处,值得大力的推广和发扬。
记者:是的,现在华中大也是一直致力于挖掘员工创新创业的潜力,这也是学校积极响应国家“双一流”建设的体现。根据您在美国科研的经历,您对公司“双一流”的建设有何更进一步的建议?
Bill:我认为就地理环境及学校特点而言,华中大与斯坦福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所以在华中大的“双一流”的建设中可以学习斯坦福的做法。首先,要使创新创业成为一种根植员工内心的校园文化;其次,斯坦福大学的学子有互相帮助创业的传统。这样员工之间互相帮助,很容易形成一种学校创业的群体性崛起。而华中大的学子也可以借鉴这一模式,实现抱团创新及创业。第三,更加注重产学研的结合。将社会需求与科研研究形成对接,这样才能让科研成果最大程度的彰显其价值。
http://news.hustonline.net/article/97586.htm